本文转自:人民网-贵州频道炒股配资论坛大全
9月9日,贵州师范大学融媒体学生记者团师生一行16人,走进月底即将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,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师王亚丽以“桥”为媒,在大桥上为同学们现场讲授了一堂“行走的大思政课”。同学们深受触动,在实践中感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。这堂思政课,是贵州师范大学“薪火相传·理响师大”宣讲品牌新的探索。
9月底即将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。
“‘水从碧玉环中过,人在苍龙背上行’,谁知道这句诗描写的是哪座桥?”王亚丽以提问的形式开启课程的讲授,学生记者团成员郑宇倩举手答道:“我知道,是赵州桥!”“是的,而且那时的工匠们还首创了敞肩拱的结构形式,浑厚、严整、俊逸的石雕风貌,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。”王亚丽补充。师生互动间,桥梁的形态仿佛跃然眼前。
王亚丽为同学们讲授思政课。
从赵州桥、广济桥、洛阳桥,讲到“承载民族抗战记忆”的卢沟桥,再讲到武汉长江大桥、港珠澳大桥、北盘江大桥……
“飞过千年时光,人类社会中的桥梁不只是通路,更是文明的刻度。”王亚丽将同学们的思绪拉回当下。
为什么说桥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?面对提问,同学们纷纷驻足沉思。王亚丽笑着指向远处的群山:“贵州曾被称为‘地无三尺平’,而现在,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半数在贵州;世界前10名的高桥,更是有4座位于贵州。这就是从‘阻隔’到‘联通’的跨越,在西南地区架起了一方‘高速平原’。”
王亚丽老师。
“作为高625米、全长2890米、主跨1429米的单跨钢桁梁悬索桥,花江峡谷大桥正以横竖‘世界第一’的硬核实力,演绎着现代工程技术与自然天险的激情对话。”王亚丽继续介绍,600多米高空的精准对接;防火新技术让主缆可抵御1100℃烈焰;液压自爬模施工工艺使主塔塔柱“一柱擎天”,11万根杆件精准拼装成超大“钢骨”,39494根高强度、高精度、高耐腐蚀性的钢丝,以“绣花功夫”编织轻量化钢铁脊梁……
王亚丽为同学们讲授思政课。
谈及未来,王亚丽提出了“未来之桥”的畅想:“除了物理空间的连接,我们还需要科技之桥、文化之桥、友谊之桥。”她鼓励同学们,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,要争做架起“未来之桥”的建设者,用知识连接梦想与现实。
研学途中同学们沿着施工便道徒步前行,感受建设者们作业的艰辛,“脚下的每一块石板,都浸润着建设者的汗水。”学生记者团成员孔然抚摸着路面,语气中满是敬佩。
认真听讲的同学们。
“以前觉得思政课的内容离我们很远,今天站在大桥上,才真正明白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口号,而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践历程。”课程结束前,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感悟。
王亚丽看着热烈讨论的同学们,欣慰地说:“‘行走的思政课’就是要让理论走出课本,让同学们在实地感悟中坚定理想信念。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的桥、中国的桥,更是连接未来的桥,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奋进力量。”
贵州师范大学融媒体学生记者团与张维为教授合影。
夕阳西下,花江峡谷大桥更显雄伟。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。而这座横跨峡谷的“钢铁脊梁”,已然成为他们心中最生动的思政教材,激励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炒股配资论坛大全,奋力架起属于自己的“未来之桥”。(文/周天宇 图/张浩、杨佳、周洲、邝嘉锋)
鼎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